张家口“怪楼”,孤零零存在了几百年,考古队员在此发现合葬墓


发布日期:2022-08-03 13:01    点击次数:67


来到河北张家口沽源县的郊外,你可以在一片平坦青翠的草原上,看见一座突兀的小楼。走近了会发现,这座楼呈正方形,由青砖堆砌,穹顶是拱形的,颇有异域风格,看起来十分神秘。当你绕到正门时会发现,拱形的门上挂着一个牌匾,上面写着“梳妆楼”。

草原上突兀小楼的来历

这座小楼就这么孤零零的在这里几百年,关于它的作用,也有许多不同的说法。

一为辽代肖太后的梳妆楼,梳妆楼在古代为女子居住的意思。乾隆时期编撰的《口北三厅志》里就曾记载了关于肖太后梳妆楼的信息。

二是传说,这里曾经有一位已经圆寂的得道高僧,当地的人们为了不破坏他的形态,所以建立了这种穹顶式的楼,名为“竖葬楼”。

三是民间猜测,这里是元代的一座墓,墓主人是用“树葬”的形式下葬,这座小楼则是享堂,名为“树葬楼”。

“树葬”是一种少数民族的丧葬方式,在元代时十分盛行,只有王公贵族和皇室子弟才可以享有树葬的规格,元代是我们历史上极其鼎盛的多民族大国,却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。

在我们中国历史的漫漫长河里,隐藏最好的君主墓葬应该就是元代了,他们的君主下葬并不像我们明清十三陵那样辉煌隆重,因为蒙古族的生死观念受到了萨满教和喇嘛教的影响,死后基本都采用密葬的方式。

明朝编写的《草木子》中,就记载了元朝皇帝的下葬方式。用一棵树木的粗壮枝干,切开后在树干中凿出人形,将皇帝的遗体放进去后,将分开的枝干合上,用黄金制成的圈或钉子固定好后,再将这个树棺下葬。

下葬填平土坑后,还需要用马踏平土地,抹去挖掘的痕迹,然后再由许多骑兵把守,在附近驻扎,到了第二年,荒芜的土地上长出了小草,看着跟其他地方没有什么不同后,驻守的士兵就离开了。

这样的方式虽然保密性很好,肯定不会有盗墓贼来光顾,但问题就在于保密性太好,后代们也找不到这个墓在哪里, pump所以到现在我们都没有发掘出元代贵族的墓地。

梳妆楼的发掘进程

所以,当听见这里有元代建筑的传说时,考古队们就闻风而动赶到这里,对这座小楼进行了细细的考证发掘。果然,这是座元代的建筑。考古队员们对梳妆楼的调查初步结束后,决定从树葬这个方向入手。能采用树葬的墓主人,一定是一个贵族,那么不可能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小楼。他们在梳妆楼的附近仔细调查,在梳妆楼西面的土坡里,发掘出与梳妆楼同样材料的地面和一段建筑墙体。不仅如此,历时半个月后,他们在附近发现了三座类似梳妆楼的遗址,因此,考古队员们对这里是贵族墓葬的猜测就更加肯定了。

一个月后,外部的调查结束,考古队员们重新将目光投向梳妆楼内部,既然是墓葬,那么就要先撬开梳妆楼厅堂的青砖石板。在经过文物研究部门同意后,他们揭开了几块青砖,对青砖下的土地进行了一番质量检测,检测结果说明,这里的土地都是二次回填的熟土。这意味着,人才猎头土地之下,是埋了东西的。难道这里真的是元代墓葬吗?

考古队员们更加激动了,他们迅速在厅堂中间开了一个坑往下挖掘,在挖掘了三十厘米的时候,考古队员们挖到了一些砖块,通体呈红色,还绘制了云纹图案。在继续挖掘后不久,他们发现了两个让他们欣喜若狂的物件——2个10厘米左右的棺钉。前面有说到,元代树葬需要用钉子固定,现在他们已经确定,这里是个元代墓地,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将这里完全发掘出土,确认墓主人的身份。

喜爱汉文化的元代亲王

但考古队员们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,梳妆楼如此显眼,还有树葬的民间传说,很可能已经被盗墓贼们光顾过了。从梳妆楼和附近的遗迹规格来推测,这个墓地起码是亲王贵胄级别的。数月的发掘后,梳妆楼的厅堂已经下挖了三米,此时下方的墓室终于重见天日。

不出意外,中间的棺桲已经被盗墓贼打开了,东边的棺桲也已被开了一个小洞,而西边的看起来比较完好。中间的棺桲就是元代贵族级别使用的树棺,这是国内第一例树棺的出土,价值比里面的随葬品要高得多。

随后,考古队员们清理了棺桲里的骸骨和衣物,发现在衣物是腰带上,残留着一个鎏金制成的带扣。上面的宝石已经被盗墓贼挖走,但雕刻的图案依然清晰可见,是二龙戏珠的图案。龙一向被视为帝王和帝王亲眷专用,也就是说,墓主人在元代历史上是地位极高的人物。

清理完中棺后,考古队员们又陆续将东西两棺清理出来,发现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。

考古队员们一番推测后,发现中棺的男主人死亡时大约30岁,东西两棺都为女性,死亡年龄却大相庭径,一个仅有20岁,另一个却有60岁!而且60岁女性的那副西棺并不是传统的树棺,而是一个欧式的七星棺,这样玄乎的下葬方式让考古队员们很奇怪,最后他们决定,先去把其他遗迹下的古墓和文物清理出来再讨论墓主人的身份。

在遗迹全部发掘完后,考古队员们已经对这里有了初步的判断,这里是一个元代的家族墓地。并且他们在清理文物时发现了几块刻有字体的石碑碎片,在拼合到一起候,这个家族大墓的身份赫然揭晓。

墓主人名为阔里吉思,虽然听着十分陌生,但他在蒙古历史上地位极其尊贵,是元朝开国大帝忽必烈的外孙,一生战功赫赫,地位崇高,被封为赵王。在他身旁的两位女性是他的两个妻子,都是两位公主,一个是活到60岁死后才葬在一起的。

这个元代大墓的发现填补了我们在元代历史文化里的一部分空白,但令人疑惑的是,元代贵族一向实行密葬,为什么会有梳妆楼这种恨不得告诉全天下人的下葬方式。考古队员们翻阅了大量史料之后,得到了一个还算合理的答案。

阔里吉思生前隶属于汪古部,是蒙古的一个部族,这个部族非常推崇汉化,阔里吉思本人也信仰儒家文化,所以在丧葬方式上也采用了与汉族的贵族丧葬方式。但这只是考古队员们在厚厚的史料里推导出来的结果,是否真的是这个原因我们也不得而知。

张家口“怪楼”,孤零零存在了几百年,考古队员在此发现合葬墓

河北发现两女一男合葬墓,其中一人年逾花甲,另两个不到而立